“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形势,毛纺织行业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适应性,稳中有进。2025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毛纺织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期,行业要在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品牌建设、产业协同与供应链优化、国际市场开放与合作等几个维度重点发力。”
记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2024年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形态趋势如何?特别是在内销和出口方面,行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和趋势?
刘家强:自2024年起,毛纺行业遭遇了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国内需求不足,国际贸易风险上升,导致行业发展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毛纺行业2024年保持了效益稳定,实现了稳中有进。
2024年1-11月,毛纺整体营收保持平稳,规模以上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公司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增速快于纺织业4%的中等水准;平均利润率为3.9%,也高于纺织业3.2%的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毛纺产业链承接了全球约80%的用于加工生产毛纺织和服装产品的羊毛的初加工,并持续进行纵深加工,加工生产了50%的毛纺纱线%的毛纺最终产品。同时,中国也是重要的毛纺消费市场,成品约有一半留在中国市场销售。
2024年,作为毛纺主要消费地区的发达经济体经济提高速度多表现低迷,根据几个主要毛纺消费市场的进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毛纺产品尤其是毛纺服装成品消费数量下滑明显。2024年1-11月,毛纺原料与制品出口额为112.3亿美元,同比下跌0.2%,其中初加工羊毛羊绒原料的出口回落较快。
近年来,毛纺行业的市场规模与份额持续波动。国内毛纺消费市场与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处于波动调整阶段,亟待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毛纺产品的保暖护肤、奢华时尚、天然可持续、吸湿排汗等多种天然特性品质,要进一步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欧洲、日本、美国等是毛纺产品的传统消费市场,其花了钱的人毛纺产品有一定的固有认可和偏好,但是随着快时尚兴起,以及毛纺原料供应量减少,毛纺产品的定位持续转向高端市场,消费规模下滑,消费品质和价格水平提升,对中国毛纺行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刘家强:“双碳”工作持续深入推动。2024年5月,中毛协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联合编制了产品碳足迹系列标准:《产品碳足迹 产品品种类型规则 毛纱线)《产品碳足迹 产品品种类型规则 毛织物》(T/CNTAC 204-2024/T/CWTA 2-2024)《产品碳足迹 产品品种类型规则 毛针织品》(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以这3项标准作为技术支撑,中毛协组织了2024/2025年度毛纺织行业碳排放项目研究,比较广泛地开展了对我国毛纺织产业链主要山羊绒产品、绵羊毛产品的碳足迹测算,组织对16家企业的30多种产品做测算。通过项目研究,能够掌握我国主要绵羊毛、山羊绒产品的产品碳足迹情况,帮助参与企业了解自身产品碳足迹在行业中的水平。
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山羊绒等动物纤维鉴别技术及标准研制项目、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一同承担的热湿舒适功能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了中国纺联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不仅如此,中毛协还不断加大对团体标准能力建设和标准制定。2024年, 中毛协完成了《纯毛高支抗皱精梳毛织品》(T/CWTA 4—2024)、《衬衫用可机洗精梳毛织品》(T/CWTA 5—2024)、《单纱松结构山羊绒针织品》(T/CWTA 6—2024)等6项中毛协团标制定。
记者:目前,毛纺织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进展如何?哪些企业的创新实践值得学习和推广?
刘家强:毛纺织企业一直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高端羊绒纱线制造智能工厂关键研发技术”荣获2021年中国纺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经过多年积累,目前毛纺织行业智能化建设已经覆盖原料初加工、纺纱、织造、染色及后整理等加工环节,涌现了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毛纺智能工厂。以此为基础,中毛协牵头组织的《毛纺织智能工厂 通用要求》行业标准于2024年立项,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记者:2024年,濮院、大朗、清河等毛纺织产业集群表现抢眼。您对毛纺集群接下来在特色化、差异化方面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家强:当前,集群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外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市场需求降级,但另一方面,花了钱的人高品质、个性化的毛纺产品需求在持续不断的增加,为集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集群内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平台,能更好地分析市场需求,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实现集群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毛纺织产业集群应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增进集群间的合作与交流、信息互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配合,实现产业链提档升级;在构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挑战,形成合力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共同开拓新市场,探索新领域,寻找新机遇,实现更为稳健和持久的发展。
刘家强:国家实施货币、财政、产业、消费以及长期资金市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行业上台阶、再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有助于行业实现绿色化生产,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行业技术创新进程。
下一步,毛纺织行业应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提升绿色低碳水平,重点在研发中心建设、标准制定及宣传推广、双碳工作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
记者:202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毛纺织企业要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与创新着力点放在哪里?
刘家强:2025年,行业需要持续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市场动态,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以确保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行业协同发声,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碳排放壁垒等挑战。尤其以欧美市场为重要市场的我国毛纺企业,应热情参加相关可持续生产与产业链研究工作,积极参加标准制定,为未来发展未雨绸缪。
行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求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机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抵御市场风险。
刘家强:2025年,中毛协将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助力行业公司实现新质发展。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毛协将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市场变化,做好调查研究,在配合中国纺联做好纺织行业 “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工作的前提下,完成毛纺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
今年也是中毛协成立30周年和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将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和新一届负责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举办系列活动,回顾中毛协30年发展历史,总结第六届理事会工作,同时展望未来工作。
不仅如此,中毛协还将加强多元国际交流对接,为行业公司可以提供面对面交流和衔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机会与平台;提升中国毛纺行业话语权,以行业可持续发展、高品质转型升级以及国际标准化发展为契机,抓住全球毛纺行业未来发展机遇,创造弯道超车机遇;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从科技、绿色、创新与时尚等方面助力行业展开国际化交流,实现提升。